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,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,分別表示佛智、佛慧之別德。所乘之獅子,象征其威猛。 人物背景文殊菩薩形象 代表聰明智慧,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、曼殊室利、法王子。
文殊頭上的發(fā)髻損,可以看出原來應是三髻,左右各有凸起。項圈為雙層珠串,正中有方形圓形組合的飾物,兩側可見牙狀裝飾,比起前兩件作品,這尊文殊的臂釧與腰帶、瓔珞等刻畫尤其精細寫實,人物軀體挺拔緊實,即使是一腿垂下的放松姿態(tài),依然流露出帕拉時期特有的緊張感和張力。光背外緣絞扭的瓔珞狀花紋,是此時較為常見的裝飾手法。
晚期的文殊菩薩像,密教色彩更加濃郁,多臂像出現(xiàn)頻率增加,裝飾繁復華麗?,F(xiàn)藏達卡博物館的一件文殊像立于蓮臺之上,發(fā)髻高聳,寶冠嚴飾,多重珠串組成的項圈上鑲嵌大的花形飾物,寬大的帔帛布滿卷草紋飾,斜披在胸前,下著貼體的多提,上有平行排列的圓形圖案,腰帶式樣繁復,珠鏈垂掛。兩側各有一位身形較小的脅侍。文殊兩側兩支波浪形彎曲的枝蔓幾乎填滿了光背上的空白,既是持物也富有強烈的裝飾作用。這種繁縟的裝飾,并非文殊,也出現(xiàn)在同時期其他佛教和印度教造像中,是帕拉晚期典型的風格傾向。
千手觀音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,與阿彌陀佛、大勢至菩薩(阿彌陀佛的右脅侍)合稱為“西方三圣”。
“千”為無量及圓滿之義,以“千手”表示大慈悲的無量廣大,以“千眼”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。根據(jù)《陀羅尼經(jīng)》云:千手千眼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,隨眾生之機,相應五部五種法,而滿足一切愿求。
觀音菩薩隨類化身而示現(xiàn)種種不同的身分,如魚籃觀音、送子觀音、白衣觀音、足踏觀音、八臂觀音、十六臂觀音、千手千眼觀音等(據(jù)說觀音共有三十三法相)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